5个字揭示癌症信号
疼——顾名思义就是疼痛,大部分癌症在早期都会有疼痛的症状,所以,出现疼痛时不要简单认为是年纪问题,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清楚。
块——身体出现莫名的肿块时,必须要重视,比如摸到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或者是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包块等,有可能是癌症的信号。
血——不论是哪个部位,一旦出现没有原因的出血,都要注意了,比如大小便带血、口鼻出血等。
烧——有很多肿瘤在下午和晚上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也就是肿瘤热或是癌性发热,常见的肾癌、血癌都会有发热的情况。
减——在没有减肥和节食的情况下,短期内出现体重急剧减轻,都要警惕癌症的可能,尤其是消耗型癌症,比如胰腺癌。
当然,癌症靠自测很难发现,所以,要想预防癌症,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2/3癌症因素与家庭相关
1、家庭矛盾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如家庭成员矛盾冲突、夫妻感情破裂等)以及应激事件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如亲人罹患重病、死亡等)会导致家庭成员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中,从而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或间接诱发癌症。
2、交叉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混用碗筷是常见现象。殊不知,这正为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传染大开方便之门。对家庭而言,分餐和使用公筷是预防此类病原体感染的有效策略。
3、抽烟
家庭中抽烟的人不在少数,烟抽得越多,得癌的几率越大。而排放到环境中的二手烟雾同样也含致癌物;三手烟更头疼,因为它可残留在衣服、窗帘、沙发、地毯等物品上,持续时间久,也可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从而诱发癌症,严重危害到家庭成员的健康。
4、做饭油烟
数据显示,抽烟者大多为男性,所以男性得肺癌的几率也会比较高,但这几年越来越多不抽烟的女性也被肺癌“盯”上。经分析,这和另一种“烟”——厨房油烟有关。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当中可能存在一些致癌物质,可刺激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从而提升了女性肺癌的发病率。
5、长期饮食不健康
长期饮食不健康也是导致家庭癌、夫妻癌发生的一大因素。有的家庭喜欢大鱼大肉,有的家庭节省,爱吃剩饭剩菜、隔夜菜。日复一日,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让家庭成员患上胃癌、肠癌等。
癌症筛查的几点建议
1、肺癌
肺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对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出现肺癌原发症状或转移症状者及时做胸部X线片检查或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肿块阴影时,应首先考虑到肺癌的诊断,应作进一步检查,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2、肠癌
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征是,有家族史及有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者。建议50岁以上每年做1次大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筛查,如果没问题也需3年做1次肠镜检查,如大便带血,应及时就诊做肠镜检查。
3、胃癌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慢性胃炎等高危因素,可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若出现体重减轻、上腹痛、厌食、黑便、上腹部触及肿块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4、肝癌
肝癌在我国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高危人群可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5、食道癌
食道癌高危人群主要有四类:①40岁以上人群;②来自高发地区人群③嗜烟酗酒、爱吃腌制食物、喜热食热饮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④家族有患食管癌的患者。食管癌早期发现最可靠方法是做食管内镜筛查因此,建议食管癌这样的高危人群最好是一年做一次内镜检查。
6、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目前认为发病可能与癌基因、碘摄入情况、电离辐射、性别、遗传、甲状腺疾病等有关。其预防定期查体早发现早处理甲状腺疾病,避免放射性暴露、合理控制摄入碘量、健康饮食。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39健康网、腾讯网、齐鲁壹点等媒体;本文图片引用自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