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胃癌的四个因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包括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前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风险,主要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肠胃炎等;后者指较易转化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4、遗传和基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胃癌的五个早期表现
1、嗳气
嗳气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打嗝,胃癌的患者在早期会出现打嗝症状,主要是由于癌症细胞在发展过程中侵犯迷走神经和膈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当机体出现打嗝现象时几分钟就会消失,而胃癌引起的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当出现经常性打嗝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经常性腹泻
经常性腹泻是胃癌早期症状之一,当患者出现经常性腹泻并且大便颜色改变时,一定要及早进行检查。当癌细胞侵犯机体时,会影响胃部的正常消化功能,消化道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腹泻现象。
3、大便带血
胃癌患者最明显的早期症状就是大便带血,其中20%左右的胃癌患者会出现大便带血的症状,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发展破坏血管导致出血,除大便带血症状之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粘液黑血便。
4、进食后腹部疼痛
由于癌细胞在机体内不断生长繁殖,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现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进食后腹部疼痛以及打嗝现象。当患者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容易与胆囊炎进行混淆,必须要及早进行临床诊断。
5、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减轻
胃癌属于消耗性疾病,由于胃癌患者癌细胞扩散发展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患者饮食下降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足,就容易导致体重减轻。另外癌细胞增长繁殖会消耗机体的大量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消耗过多会导致机体逐渐消瘦。所以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时,一定要及早进行检查。
远离胃癌,做好三级预防
胃癌的预防有三重含义,包括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从病因上去预防,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感染。胃癌的发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总结起来为8个字“粗、硬、烫、快、霉变、酸菜”。粗、硬是指吃的食物过于粗糙和坚硬。烫,是指滚烫的食物,尤其是温度大于65℃~70℃以上的食物,高温食物对人体的食管和胃的粘膜造成直接损害,从而导致食管癌、胃癌的高发。
快,随着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吃饭堪称“狼吞虎咽”,健康的饮食应尽可能做到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霉变则是指发霉的食物,发霉的食物含有各种有害细菌和代谢产物,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酸菜中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属于高钠、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不仅导致我们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我们患各种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风险增加。
合理饮食要做到“三多三少”,“三多”是指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多补充钙质;“三少”则是指少盐、少糖、少油。
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我国胃癌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50%的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要及时检查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癌的二级预防就是指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条件的人群一定要进行胃镜检查,鼓励大家进行无痛胃镜检查。而胃癌的三级预防则是指通过科学诊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胃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专家提醒,对于胃癌高危人群来说,日常预防还可补充抗癌营养物质,增加免疫力和抗癌能力,例如药用真菌白桦茸等。据科普专著《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记载,白桦茸醇提物能有效抑制MFC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发生,提高身体机能,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有关,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开展了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体外干预试验,试验结果明显的得出了白桦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胃癌增殖,并有非常显著的杀灭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腾讯网、39健康网、健康界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