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刺发展成皮肤癌
据英国《都市报》12月31日报道,37岁的Claire Porter在脸颊上开始长出一个小粉刺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演变成一种恶性肿瘤。
据悉,来自诺森伯兰郡的Claire在2018年6月注意到脸颊上有一个小粉刺,此后的几个月粉刺开始增长。2019年1月她进行检查,医生告诉她这是一个小囊肿,不用担心。然而,同年3月,当Claire在湖区度假时,粉刺爆开,在Claire的脸颊上留下了一个“火山口”,每次她洗脸时这个伤口都会破裂并流血。她尝试了不同的非处方药和治疗方法,但没有任何效果,于是Claire在2019年9月又见了另一个皮肤科医生,并诊断出她患有基底细胞癌(一种皮肤癌),Claire感到十分害怕。
今年6月由于肿瘤已经开始遮挡她的视线,她做了手术,她的脸颊大部分都被切除,脸上也留下了疤痕。目前她已无大碍,并不时在Facebook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提倡大家关注皮肤发出的信号,尽早发现潜在的肿瘤。
出现这四种痣小心皮肤癌
1、黑色素瘤
在皮肤癌变的情况下身体会发出信号,如果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了黑色素瘤,有可能是皮肤癌变的一种信号。因为在皮肤癌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变化就是身体出现黑色素瘤。这些黑色素瘤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发展速度快。
2、表面高出皮肤的痣
如果发现身上出现的黑色痣略高于皮肤表面,有凸起隆起的现象,说明身体健康受损,有可能是皮肤癌变的信号。正常人身上出现的黑色痣表面都和皮肤保持同一水平,如果这些黑色痣凸起明显,有可能就是皮肤癌变在发展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有这种情况发生也要警惕皮肤癌。
3、边缘不规则的痣
如果发现自己身上出现的边缘不规则的黑色痣,也需要高度重视。因为正常人身上的黑色痣都是边缘清楚的,而皮肤癌变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癌细胞扩散,形成这些边缘不规则的黑色痣,有可能是癌细胞正在增多、扩散。
4、有疼痛感的痣
一般皮肤癌变的过程中会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很多人就会出现奇怪的黑色痣,甚至可能表面还有破溃流脓的情况,伴随着明显的疼痛感出现。因此,察觉到这种特征的黑色痣,最好及时了解是否为皮肤癌变引起。如果是皮肤癌发出的信号需要尽早治疗,恢复皮肤健康状态。
做好5点远离皮肤癌
1、了解家族史
有些肿瘤尤其是恶性黑色素瘤常常有家族史,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密切注意身上有无新发皮损或者原有色素痣有无变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基因检测。
2、避免曝晒
尽量避免在太阳紫外线最强的时间段外出,特别是早上10点至下午2点的时间段。如果你一生中有5次或更多次数的曝晒史,患皮肤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
3、使用防晒霜
使用防晒系数(SPF)等级为30以上的广谱(防UVA/UVB)和防水的防晒霜。在出门前30分钟将产品的推荐量涂抹在整个身体上,并在每两小时或游泳或大量出汗后重新涂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是皮肤癌的好发年龄,因此这些人群更需加强防晒。
4、减少刺激
有些皮肤肿瘤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常继发于一些慢性感染或溃疡,因此对这些皮肤问题应该积极处理,加速愈合,减少肿瘤的发生率。
5、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对全身皮肤进行自我检查。如皮肤上有无新发或者有变化的皮损,如肿块或隆起物,皮损的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痛痒等自觉症状,尤其是在曝光部位如头皮、面颈部,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以及外阴处等。必要时建议在皮肤科医生处定期进行专业的皮肤检查。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补充抗癌营养,例如常喝药用真菌白桦茸。据科普专著《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有学者通过体外试验发现,白桦茸多糖可能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高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通过降低MAPK、核转录因子NF-κB和环氧合酶COX-2的水平以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和活性,进而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转移和侵入。
体内试验也表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荷瘤BDF1小鼠可以被白桦茸多糖所显著抑制;白桦茸水提物和桦褐孔菌醇均表现出了抑制体内B16-F10黑色素瘤的活性,且桦褐孔菌醇能够显著增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以及黑色素含量。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中国青年报、腾讯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