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行病学21国模型研究发布
该研究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马吉德·艾扎提及其同事完成。他们利用21个国家从2010年到2020年2月中旬的每周死亡数据建立了一个模型,它可以预测如果没有发生新冠肺炎大流行,到2020年5月会有多少人死亡。他们将这一数字与所研究国家的实际报告死亡人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大流行导致的过量死亡人数——不管是因为新冠肺炎还是其他原因。
研究人员估计,在这21个国家中,因这场大流行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20.6万,其中西班牙、英格兰和威尔士、意大利、苏格兰和比利时的每10万人全因死亡人数最高;男性和女性的过量死亡人数相似,男性死亡10.58万人,女性死亡10万人。他们指出,英格兰和威尔士以及西班牙的死亡人数增加最多,每10万人中的过量死亡人数近100,与假设没有发生大流行的情况相比,英格兰和威尔士增加了37%,西班牙增加了38%。
研究报告结论是,21个国家之间的死亡率差异反映了人口特征、应对大流行病的政策、公共卫生系统的准备情况以及以社区和设施为基础的护理系统的范围差异。
研究人员认为,除了遏制病毒传播外,建立综合护理途径,以便为存在长期健康问题的人提供适当的分诊和护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当前大流行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至关重要。他们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可能需要扩大医疗资源,特别是在医疗和社会保障系统投资不足的情况下。
二次感染新冠或比首次更加严重
多个国家已经报告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病例,二次感染引发了很多医学专家的关注。12日,荷兰研究人员报告称,荷兰一名89岁女性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这是各国报告的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
近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论文表示,再此感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病情或比首次还要严重。文中举例美国一名25岁的男子就曾出现过此类情况,如今该名男子已经从第二次感染中康复,并且其第二次感染的病毒与第一次相比有所变异。
论文指出,先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无法确保在所有情况下都对病毒具有完全抵抗力。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也曾表示,患者免疫系统确实会启动以应对新冠病毒,但尚不完全清楚这种免疫反应有多强烈以及能持续多久。因此对于初次感染且康复的患者来说,依旧得做好自身的防护,不能掉以轻心,以防二次感染。
针对新冠疫苗问题,近日,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Rick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远不能被疫苗根除,而是很可能成为地方病,在未来几年内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挑战。
在他看来,新冠疫苗问世不易,早期疫苗均使用了较新的技术,大多数疫苗也需要接种两剂,“如果疫苗一问世就是高效疫苗,那绝对是令人震惊的”。再加上他认为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拒绝接种疫苗,因此,人类在未来几年都可能继续跟新冠病毒共存。
秋冬季如何防范疫情卷土重来?
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而今又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所以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就社会关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给予了回应。
“从国内来看,已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来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王贵强说,7月,国家已经专拨资金针对县级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改造升级,同时要求各地规范发热门诊的建设,包括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诸如影像学和核酸检测等基本检查在发热门诊区域内即可完成。
王贵强强调,不仅仅是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也非常重要。在急诊、普通门诊或者医疗机构大门就要进行预检分诊。新冠肺炎可能还有腹泻、咳嗽,以及嗅觉、味觉丧失等症状,预检分诊要把这些没有发热的病人甄别出来,引领到发热门诊进一步就诊。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
据了解,国家卫健委已经组织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印发《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对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更加精准的要求,同时在全国范围开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现场分析研判等多轮培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达290万人次。
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对全体人群都会构成威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疫情的防控,稍不注意,或者说防控措施稍微松弛,就会出现反弹。”吴尊友指出,公众要密切关注每天的疫情信息通报,随时根据疫情变化调整每个人的防护措施。“面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公众一定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包括常通风、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在通风不好的情况或者人员聚集的情况下戴口罩。”
“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良好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都是提升我们免疫状态的好办法。”此外,王贵强还建议,要对自身和家人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发热、流鼻涕及其他类似新冠肺炎的一些特殊症状,要及时到附近的基层医院就诊,避免涌到大医院造成交叉感染。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新华网、潇湘晨报、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