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专注研发俄罗斯生物健康产品
健康天天看 央视报道

20%的癌症都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这5种尤其要当心

发布时间:2020-08-13 18:02:00      浏览次数:

癌症的高发率和高死亡率,让我们在生活中谈“癌”色变,很大部分的恐惧来源于我们对癌症的不了解,科学认识后,你会发现癌症并没那么可怕。据国际抗癌联盟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被确诊罹癌病例达1200万人,而这其中约20%的病例归因于病毒或细菌感染。

三类病毒,或是致癌因子

1、乙肝病毒(HBV)——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这已是明确结论。“肝炎—肝硬化—肝癌”是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癌的“三步曲”。据调查显示,大约有70~80%的肝癌由乙肝发展而来,也就是说,乙肝若是不及时规范治疗,可能与肝癌之间只隔了一步之差。HBV感染本身无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但体内持续复制的病毒经过吞噬加工,会激活免疫应答反应,诱发肝脏的免疫病理损伤。

2、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宫颈癌

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女性比没有感染的女性得宫颈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HPV就等于得了宫颈癌,上百种HPV病毒中,可能引起宫颈癌的只有13种高危型和5种中危型。相关数据显示,高达75%左右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而超过80%的HPV病毒感染能依靠人体免疫系统被清除,但那些无法清除的较高危病毒则可能造成持续感染,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3、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EB病毒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世界的疱疹病毒,不仅是鼻咽癌、淋巴癌,近年来还有研究证明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也与之相关。通常,进入人体的EB病毒会长期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病毒不复制并只表达少部分基因。在没有外界诱因、感染者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一直潜伏下去;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就会被活化,造成感染,在与其他因素协同下,最终可能引发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两种危险细菌,可引发癌症

除了病毒,某些细菌也与癌症的发生相关,其中最为明确、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癌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引起胃癌的头号因子。

1、幽门螺旋杆菌——胃癌

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并不少,这种细菌会随着食物等进入胃,破坏胃黏膜,当胃黏膜长期陷入反复的破坏与修复之中,就可能发生变异,形成肿瘤。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腔、唾液等口口传播,所以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要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餐具的卫生,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少吃生冷食物;聚餐时最好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平时可以吃点能保护胃粘膜的食物,如菌类物质。

2、肠道菌群长期失衡——结直肠癌

我们都知道肠道菌群中有有益菌和有害菌,正常情况下,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但体内生态失衡时,一些有害菌就会迅速占居优势地位。尽管目前并无研究证实结直肠癌与特定微生物相关,但发现人体肠道中有相当数量的促癌菌,包括脆弱拟杆菌、 粪肠球菌、肝螺杆菌、拟杆菌属、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乳球菌和梭杆菌属。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均能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甚至可能直接诱发结直肠癌等病理状态,因此,维护肠道菌群稳定很重要。

长期熬夜增加患癌风险

早在2001年的时候,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Scott Davis教授就发现晚上工作的护士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5倍。为了找寻晚上工作与癌症的相关性,Fred Hutch癌症研究中心的Parveen Bhatti教授团队决定从分子层面找原因。

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一个叫做8-OH-dG(8-羟基脱氧鸟苷)的物质上。人体在修复DNA损伤时,会将8-OH-dG从DNA上切除,并随着尿液排出。这就意味着,尿液中8-OH-dG含量越高,DNA的损伤修复的越彻底。在2016年,Bhatti教授团队收集了223名白天睡觉和晚上睡觉的护士、护工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尿液样本(数据是从2003-2011年的持续跟踪),发现晚上工作的人白天睡觉期间的8-OH-dG排泄量比晚上睡觉期间的量低,这意味着,长此以往,晚上工作的人体内的DNA损伤会越积越多,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大大提升。

为什么晚上工作的人DNA不能被修复呢?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体内的褪黑激素产生得很少。这种被称为“黑暗荷尔蒙”的物质,是促进睡眠的化学信号,一般在晚上会大量产生,更重要的是,褪黑激素能够上调参与DNA修复的关键酶,它的存在能够直接帮助DNA修复,其次褪黑激素又是细胞代谢产物活性氧(ROS)的清除剂,它可以通过清除ROS来抑制DNA的突变。

美国麻省理工的科学家曾做过相关试验:他们将老鼠分为两组,一组老鼠接受正常的光照,另一组老鼠接受更多的明亮光线,比喻熬夜带来的生物钟紊乱。结果发现:多接受明亮光线(扰乱生物钟的)的小鼠肿瘤生长更快,且肿瘤的恶性程度更高。

近年来,癌症已经显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并不是说熬夜会导致癌症,但生物钟紊乱确实会增加患癌概率,最好的抗癌方式就是防癌,努力做到起居有常、规律生活。

1/6的癌症因“发炎”引起

在生活中,炎症再平常不过了。当人体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炎症。受损组织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引导炎症开始,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组织进行修复。损伤愈合后,炎症也就消失了。这个过程,是人体正常也是必须的生理反应。但炎症里,长期不愈的慢性炎症对人体危害极大,因为它与癌症密切相关。

慢性炎症往往来自持续的人体损伤,比如无法自我消除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出现无法短时间结束的炎症反应。人体处于长期的炎症中,会不间断地重复“损伤—修复”过程,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DNA损伤,增加患癌风险。据人民日报介绍,国际癌症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引起的。

比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病有关;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与肝癌的发病有关;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

也正是因此,如果查出了存在各类慢性炎症,我们不应当放任不管,而应当保持警惕,及时就医,消除隐患。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过恐慌,因为慢性炎症导致的癌症发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时也是小概率事件。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抗病毒、抗炎症能力?经常使用药用真菌白桦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水提取物可以针对HIV-1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其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已经确定,是一种水溶性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木质素衍生物。当其浓度保持在35ug/mL时能够直接控制病毒感染,伴随淋巴细胞的有效激活和巨噬细胞活性抑制,并且基本没有毒性。

研究发现,白桦茸中含有的多糖类、三萜类等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抗衰老、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它还具有稳固细胞壁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病毒释放复制所需的酶,从而影响病毒的繁殖和复制。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央广网、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老人脸上小疙瘩越长越大,没想竟是皮肤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企业概况
发展历程
企业理念
创始人简介
科技研发
产品中心
西伯利亚白桦茸
西伯利亚冷杉
西伯利亚冷杉组合
品牌中心
媒体报道
公司新闻
合作伙伴动态
健康资讯
健康天天看
央视报道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经销商查询
西伯利亚白桦茸在全国的经销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