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早期有四个症状表现
1、出现湿疹样的变化
皮肤癌的一项比较典型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的变化,体现在外表上就是皮肤表面容易长一些类似湿疹的小红点,并且会有溃疡般的变化。女性的话,这些湿疹样的变化最早会发生在女性的胸部和乳头四周。
2、痣的变化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长有黑痣,正常的黑痣一般不会长大或变色,但如果出现了变化,就需要警惕了。痣的变化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是大小形状的变化,如果得了皮肤癌的话,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大,形状也变得不对称。另一个表现就是身体上突然长出很多新的痣,这也要引起重视。
3、出现不同的皮肤颜色
这也是很多人发现自己皮肤变色而去医院进行检查,进而检查出皮肤癌的一个症状。这种症状表现为身体出现一片片的深褐色,或是蓝色等。这些发生颜色改变的局部皮肤也会变得粗糙不平,如同很多湿疹状的小点。
4、皮肤溃烂
皮肤癌还会使皮肤长出很多疣状物,这些疣状物会发生溃烂,向四周蔓延,如果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面积的溃烂发红,就有可能患上了皮肤癌,一定要去医院的皮肤科进行检查,以免耽误皮肤癌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表示,皮肤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皮肤癌会被误以为是老年斑或色素痣而耽误治疗。常见的老年斑,在医学上称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颜色深浅不一,呈褐色,在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上多见,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
一般老人斑或色素痣生长缓慢,但如果半年内有异常发展的趋势,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老人斑或者色素痣突然变硬、反复溃疡时,应做切片检查排查皮肤癌。与一般老人斑、色素痣相比,皮肤上的斑或痣被挠抓之后出现破溃,一直不愈合是皮肤癌的显著特征,如果皮肤上的痣突然变黑变大,周围又长出了好几颗痣形成卫星痣,或形态发生改变,如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色泽改变等,都要引起重视。
童年时晒伤增加皮肤癌风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儿科医生、主持人叶夫根尼·科马洛夫斯基在YouTube自己的频道上说,童年时太阳的晒伤与皮肤癌有直接的关系。
科马洛夫斯基说,有两种可以损害皮肤的太阳光线。比较危险的有攻击力的紫外线A段(UVA)会破坏DNA水平并可以造成恶性肿瘤的形成。同时紫外线B段(UVB)会引起太阳灼伤。科马洛夫斯基指出,两种紫外线类型可以透过布料,因此他建议穿着厚实面料做的衣服。他说,如果背心或者运动衫是网状的,那么防晒霜需要涂遍全身。科马洛夫斯基说,皮肤癌最危险的原因——黑色素瘤出现于童年。因此确保孩子安全地待在太阳下很重要。
科马洛夫斯基解释说:“童年时的五次晒伤将把黑色素瘤发展的风险增加80%。此外,据外媒近期报道,柑橘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皮肤癌风险。
柑橘类产品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这类水果主要包括橙子、柑桔、葡萄柚和柠檬。柑橘类产品富含呋喃香豆素,而这类物质具有光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则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毒性。
有研究显示,呋喃香豆素可以与紫外线相互作用,刺激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在血液中,它还会分布到多种类型的组织中,并促使DNA复制受损。此前,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也都表明,柑橘摄入量与皮肤癌风险之间具有潜在关联。但这些研究缺乏显示相关性的流行病学数据。
对此,法国萨克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一项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结果,该研究涉及52万参与者,旨在研究柑橘摄入量与皮肤癌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
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类水果摄入量高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特别是黑色素瘤。与平均每天柑橘摄入量10.8g相比,平均每天摄入量为217.5 g时,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分别高出11%和23%。
夏秋季节如何远离皮肤癌?
虽已过了立秋节气,但仍处在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太阳紫外线强烈,更要保护好我们的皮肤免受外界侵扰。夏秋季节预防皮肤癌,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选择恰当的时间出门
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间段,室外活动时需避开此阶段。晒太阳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晒太阳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2、坚持涂抹防晒霜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好防晒工作,出门前30分钟涂抹防晒霜,出门时带上遮阳帽和防晒衣。有条件的话,尽量为脸部、嘴唇和身体部位选择针对性的防晒用品。
3、皮肤黑的人更要做好防晒
一般皮肤白皙的女性都能注意防晒,有人说深色皮肤防晒能力比浅色皮肤高,其实这是谬论。白皙皮肤防晒指数比深色皮肤高,还有深色皮肤可能会掩盖色斑,色斑正是皮肤病变的一种表现。
4、每月做自检
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利用手持和全身镜,做一次彻底全身检查,看看身上有没有异常色斑。对着镜子前后左右上下都要仔细检查一遍。另外每年至少做一次皮肤癌筛查,职业暴露的人需增加检查频率。
5、常喝白桦茸茶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属俄罗斯民间古方,莫斯科医科院经过大量试验研究于1955年宣布其富含抗肿瘤物质。据白桦茸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记载,早在十六、十七世纪,白桦茸就是前苏联各共和国、俄罗斯、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药用真菌,当地居民广泛利用其子实体泡水当茶饮用来防治多种疑难杂症,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皮肤癌、耳下腺癌、直肠癌等各种癌症,是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布洛欣肿瘤医学中心推荐使用的。
专家表示,白桦茸属于野生资源,无法人工培育,因此选择使用白桦茸很有讲究。一是优选生长年限在10-15年以上的野生白桦茸,其有用物质含量充沛;二是优选运用了低温破壁萃取现代化工艺的白桦茸精华产品,纯度高、活性高、效果更好。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半岛晨报、家庭医生在线、凤凰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