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新冠免疫短暂
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近日发表在科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的研究中,首次使用了纵向研究分析90多名新冠患者抗体免疫反应,发现新冠病毒的抗体水平在症状发生后的三周后达到峰值,然后迅速回落。
论文中表示,这项研究与此前牛津大学发表的数据结果一致,都表明了新冠抗体持续时间可能是短暂的,会使人反复感染。这对新冠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疫苗。
血清测试显示,尽管60%的患者显示了有效的抗体应答,但是在感染的三个月后,只有17%的人保持了同样的抗体水平,其他人的抗体水平平均下降了23倍,还有一些患者的抗体变得不可测。此外,研究称抗体水平与抗体持续时间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一些患者感染了更多的病毒,需要更多的抗体来抵抗感染。
伦敦国王学院是首个对症状出现三个月后的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的团队。研究人员对感染新冠的65名患者和6名医护人员,以及31名志愿者进行了常规的抗体检测。
目前这项研究已经提交给了学术期刊,等待同行评审。论文的主要研究者、伦敦国王学院的凯蒂·多尔斯(Katie Doores)博士表示:“感染新冠的人会产生免疫反应,但是抗体水平会在短期内逐渐减弱,这取决于抗体水平的峰值,峰值的水平决定了抗体在体内能持续多久。”
这就是说,抗体的水平越高,那么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研究的合作者斯图尔特·尼尔(Stuart Neil)教授表示:“我们知道普通感冒可以让人频繁地再次感染,因为人们产生的保护性的免疫反应可能不会持续很久。那么新冠病毒感染也很可能陷入这种模式。”
剑桥大学的病毒学家乔纳森·海尼(Jonathan Heeney)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对新冠的免疫力是短暂的,群体免疫的概念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感染的人不仅会令自己陷入严重疾病的风险,而且也会传播这种疾病,让别人受到威胁。”
日常防控注意10个要点
1、勤洗手、养成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增强免疫力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3、保持环境清洁
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4、尽量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诊。
5、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相互搓各洗搓五下);
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
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6、哪些时候需要洗手
①传递文件前后;
②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③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④吃饭前;
⑤上厕所后;
⑥手脏时;
⑦在接触他人后;
⑧接触过动物之后;
⑨外出回来后。
7、旅途在外如何洗手?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8、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去医院看病或人群密集处可选用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是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9、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①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②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③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④最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10、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①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②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③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白桦茸怎么使用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习惯使用白桦茸养生健体。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白桦茸具有预防过氧化、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炎抑菌等作用。但是,市面上的白桦茸品类繁多,使用方法各异,如何使用才能更加有效发挥白桦茸的营养价值?对此,专家给出两点建议:
1、选择精华产品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在白桦树活体上的药用真菌,有“西伯利亚灵芝”之称,属俄罗斯民间古方,在俄罗斯作为药材列入多部药典,用其提取物开发的医药品已达十余种。作为药食两用的野生真菌,白桦茸在俄罗斯、日本以及我国东北民间应用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十六、七世纪以前。
白桦茸子实坚硬,外表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粗纤维、灰分,有用物质深藏细胞壁内部。传统白桦茸产品只是机械性打碎,细小颗粒破壁不充分,有用物质很难溶出和释放,而且传统高温工艺还会降低有用物质的活性,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白桦茸的价值,最好选择运用了低温破壁萃取工艺的白桦茸精华产品。超微破壁得到微纳米的颗粒,有用物质充分溶出;低温萃取充分去除粗纤维、灰分等杂质,得到了高纯度的有用物质,确保人体充分吸收。
2、温开水冲泡饮用
据白桦茸科普专著《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是一种耐寒真菌,在西伯利亚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下仍能存活。研究发现,白桦茸菌丝生长的最高温度可达30°,但40时就会死亡。和其宿主白桦树一样,白桦茸更加适合在寒冷环境下生存。这同时也决定了其有用物质的活性温度。
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发现,白桦茸有多糖类、三萜类、甾类、多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及木脂素等成分,大多极具生物活性。在使用白桦茸时,最理想的温度为50-60℃,更能激发白桦茸活性,且口感更佳。传统白桦茸用沸水冲饮和煎煮,虽然可以提高溶出率,更活性随之降低。
以100%水溶性白桦茸提取物产品为例,为白桦茸精华产品,用温开水冲泡便能让超微固体粉末快速溶解,且充分溶解于水,无任何杂质和残留,即冲即饮,便捷高效,经常使用有助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网易、第一财经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