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健康人患糖尿病风险
现在,包括Zimmet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糖尿病不仅使人们更容易感染冠状病毒,而且这种病毒还可能引发某些人的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9日,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在内的全球20位顶级糖尿病及内分泌领域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组,也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实用性建议》。
该论文称,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该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新冠病毒实际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为新发糖尿病患者。
事实上,此前的科学发现表明:各种病毒,包括SARS-CoV,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1型糖尿病。许多参与控制血糖的器官都富含一种叫做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蛋白,这也是SARS-CoV-2用来感染细胞的受体。
最新的线索来自于上周发表的一项小型实验室培养胰腺的实验研究,该研究表明病毒可能通过破坏控制血糖的细胞而引发糖尿病。但其他研究人员对此持谨慎态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代谢疾病研究人员Naveed Sattar表示,“我们仍需要密切关注那些有COVID-19病史的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并确定发病率是否超过预期水平。”
我国取新冠病毒抗体研究突破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新冠病毒抗体研究中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发现了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6月22日,《科学》在线发表了该研究结果。这也是既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后,陈薇团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抗体是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重大挑战。疫苗用于健康人群预防,中和抗体用于患者的特效治疗,二者协同发挥防治效能。
中和抗体是机体应对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一类抗体。当前,全世界各科研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设计和机理研究,都聚焦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而陈薇团队则通过识别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发现N端结构域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新的脆弱表位,这为治疗性抗体和其它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靶标。
此后,陈薇团队与西湖大学周强团队合作,使用冷冻电镜技术高精度解析了抗体与刺突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为阐明其抗病毒机制提供了关键信息。结果发现,该抗体单独使用时能发挥高水平的病毒中和作用,也可与针对受体结合域的抗体联用作为高效的“鸡尾酒”疗法。这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强效候选药物,也为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药物和表位疫苗设计、新冠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免疫系统如何对抗新冠病毒?
千百万年来演化出来的免疫系统到底有哪些特点?它如何和病毒做斗争?背后的生物学逻辑是什么?近日,在由未来论坛组织的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清华大学终身教授祁海向公众科普了上述问题。
“这次的新冠病毒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跟其它冠状病毒相比,它的Spike Protein上多出来一个酶切位点,使它和受体结合以后产生融合构象的效率非常高,所以它的感染性也很高。”祁海分析,另一方面,从人体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肺细胞,肾脏、肠道、肝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甚至包括男性生殖腺都表达ACE2,所以这样广泛ACE2的表达使得潜在被感染的细胞很多,因此可以理解病毒会造成多器官病变的病理学机理。
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来应对病毒感染?祁海介绍,理想的情况下,一次完整的免疫反应过程是,“我们被感染,然后产生了获得性免疫,指数增长,杀死并清除病毒,最后形成免疫记忆系统,下一次再感染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抑制住。”
但在实际过程中,病毒复制很快,它们可以通过随机突变去寻找、抵抗免疫效应及抑制的过程,也就是病毒抗T细胞免疫。“所以,病毒和免疫系统实际上是矛和盾的关系,”祁海表示,基于免疫系统的作用原理,最理想的对抗新冠病毒的办法就是研发中和抗体疫苗。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红星新闻、新浪网、光明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