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亚洲人最为突出
很多人喝酒脸红,在亚洲人中尤为突出,尤其是东亚人,而这种现象在西方人身上很少见,所以喝酒脸红的现象,国际上被称为“亚洲人脸红综合征(Asian Flush Syndrome)”。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饮酒,相比不脸红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
喝酒脸红的真凶是乙醛。喝酒脸红的人同时还会有恶心、头晕和心慌的感觉,这些都是由于乙醛的毒性导致的。酒精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两步化学反应才能变成相对无毒的乙酸,先要变成乙醛。乙醛要变成乙酸,需要乙醛脱氢酶来催化。乙醛脱氢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因为人的DNA都是成对的,所以每种蛋白质有两条DNA的固定区域负责制造。负责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叫做ALDH2。
喝酒脸红说明至少一条ALDH2存在变异喝酒脸红的人乙醛脱氢酶并不比不脸红的人产生少,但是至少一条ALDH2存在变异,导致了生产出的乙醛脱氢酶的结构出现了异常,最终结果是无法高效的代谢乙醛,于是乙醛在体内堆积,出现了包括脸红在内的诸多不适。
乙醛对全身组织都有毒性,可以直接损害DNA,任何反复损害DNA的因素都会给癌症发展制造机会。日本和台湾的研究结论,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食道癌是来自酗酒的ALDH2变异者。随访尚没有食管癌的人群,长期酗酒的ALDH2变异者患食管癌的机会是非变异者的12倍。
食道癌有哪些危险因素?
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调查资料显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提出的病因如下:
1、化学病因
如亚硝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
2、生物性病因
如真菌。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
3、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4、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5、烟酒、热食、口腔不洁等因素
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食管癌遗传易感因素
食管癌有一定遗传倾向性,被发现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故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者,更要注意避免以上危险因素。
远离食管癌注意五点
1、少吸烟、少饮酒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提到,对于食管鳞癌,吸烟者的发生率增加3~8倍,而饮酒者增加7~50倍。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超过170克,患鳞状食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更加可怕的是,喝高度白酒,以及同时吸烟、酗酒,发生食管癌的几率更高。
2、少吃腌制食品、远离发霉食物
在北方,一临近冬季家家就都开始腌酸菜、腌萝卜,而南方人更喜欢腌制咸鱼、火腿、腊肠等等。但是这些腌制品多少都会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几率。所以无论粮食、花生、果蔬等,发霉后就都不要再食用了。
3、少吃烫食
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并且,在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非常热(高于65℃)的饮品,被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其实不仅是热饮,深受中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
4、减少肥胖
我国以食管癌以鳞癌为主,而欧美以腺癌为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官方期刊《CA:Clinicians》研究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肥胖与13种癌症风险高度相关,其中就包括食道腺癌。
5、常吃水果
食用新鲜水果,是一种食管癌的保护因素。国家癌症中心曾对林县8千多名男性吸烟人群进行了营养干预,随访30年,发现与不食用新鲜水果受试人群相比,每月吃1~3次/周、4~6次/周和每天吃的受试者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7%、39%、49%和49%。每天吃水果,能降低近乎一半的食管癌死亡风险。还可经常冲泡饮用白桦茸,调节机体免疫力。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澎湃新闻、齐鲁晚报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