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同时又不断制造癌症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我国头号健康杀手。死于癌症的患者,肺癌第一位,肝癌第二位,其中全球50%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据汤钊猷院士介绍,四十多年前江苏启东肝癌高发,研究发现,那里肝癌多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喝污染(如农药)宅沟水,二是吃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三是肝炎多。
目前这三个因素已明显改善,为什么现在肝癌仍然严重?汤钊猷介绍,肝癌中最多是“肝细胞癌”,而另一种“肝内胆管癌”现在“变”得多起来,其引起的因素也极为不同。过去肝癌是前述三大因素,现在糖尿病、肥胖、酗酒等也成为新的因素。
长江流域抗生素污染调查显示:长三角近80%儿童尿液中检出兽用抗生素。养殖用料中存在激素(和肥胖有关)、残留农药(致癌)的污染。电视剧过去是“烟不离手”,现在变成“酒不离口”,都可能和肝癌发病上升有关。
追根索源,工业化过度,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反常;森林砍伐,资源开发过度;塑料引起的生态灾难;抗菌素滥用导致超级细菌,扰乱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功能;利益驱动的养殖,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干预;城镇化和装修污染;电脑和手机的过度使用;以车代步,人们多坐少动等等,都是疾病之源。
减轻癌症负担重在早诊早治
“遏制癌症疾病负担增长的有效手段是二级预防,即筛查和早诊早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日前表示,我国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应该依托农村高发现场,以惠民项目的形式,筛查面覆盖到多种癌种,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建立癌症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推动项目点不断扩大。
季加孚建议,对于惠民项目,要充分体现惠民性,减少参与癌症筛查时不必要的信息收集环节及生物样本采集,避免增加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同时建立项目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与制度,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加大国家筛查项目的经费补贴力度以及通过文件规定细化补贴资金的落实,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的依从性以及提高数据质量,例如当前国家城市五癌筛查项目中针对腔镜检查的项目,国家并未对腔镜检查前的四项感染性筛查进行补贴,未对接受镜下活检者的病理花费进行补贴,导致部分地区未严格执行镜检前感染性筛查,以及为了压缩成本导致病理活检应检而未检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依托于惠民项目建立起的科学研究项目,涉及的科学研究要严格按照科研标准及制度加强管理,包括伦理审批、生物样本的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数据质量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癌症早诊早治临床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建立地方癌症筛查信息平台与国家癌症筛查平台的互联互通对接机制,为避免数据孤岛的产生,允许地方平台数据直接导入国家平台,避免重复管理上报;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各省级项目单位,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
预防养成五个健康好习惯
1、不抽烟喝酒
抽烟喝酒是很多人的习惯,并且是很难戒掉,但是为了健康还是非戒不可,因为它关系着身体的健康。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而酗酒会增加人们得肝癌、胃癌的几率,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诱发DNA的突变。
2、健康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癌症之所以发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和饮食非常密切的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更要注意饮食习惯问题。可多吃蔬菜,蔬菜里富含纤维素,更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缓解便秘,预防癌症。
3、多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体的素质,还能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增强免疫力,让人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积极。经常运动的人身体素质会比较好,也不容易生病,精神状态也极佳,都对预防癌症有好处。
4、积极的心态
如果经常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对于身体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像是卵巢癌、乳腺癌等就会因为情绪波动比较大,而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在类癌症上有较高的风险。
5、常喝健康茶
喝茶是中国的传统养生之道,而为了预防肿瘤疾病,还应选择“健康茶”——比如药用真菌白桦茸。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又称桦树茸、西伯利亚灵芝,富含多糖、三萜类、多酚类、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胃肠道功能等作用。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在民间,白桦茸作为健康“茶饮”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西伯利亚北方居民几乎天天都会冲泡饮用它。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网易、新浪网、家庭医生在线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