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的6个信号
1、多尿
由于血糖过高,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0毫升。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从而引起饥饿、多食。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时,会出现视力下降或模糊的情况,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肥胖致糖尿病风险远超遗传
糖尿病的确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一项来自丹麦的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患有 2 型糖尿病,那么你的患病风险最高可能会达到没有家族史的人的 2.34 倍。而当家里患有糖尿病的直系亲属达到 2 个的时候,这一风险可以直接飙升至 4 倍。
然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者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即便没有遗传易感性,肥胖也会使其患糖尿病风险增加近5倍,超重会使其糖尿病风险增加2.4倍。肥胖带来的糖尿病风险远远高于遗传和不良生活方式。
研究者还发现,在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都相似的人群中,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8倍。如果一个人遗传风险高,肥胖、生活方式还不健康,那么就会有14.5倍的风险得糖尿病。研究者指出,这提示不管有没有遗传风险,体重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都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控制肥胖更为突出。
2017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城市化、老龄化、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和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是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多的四大主要原因。如果不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风险将如影随形。
预防糖尿病注意5点
1、坚持运动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工作而让自己长时间坐着,甚至有一些因为懒惰而让自己没有经常运动,却不知道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经常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耗身体中的一些能量,从而帮助提高身体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2、控制自己的体重
大多数人因为日常不当的饮食,让自己的体重失去控制,却不知道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存在着肥胖的现象,所以想要预防糖尿病也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在日常要减少一些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而且还要通过运动以及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让自己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调整进餐顺序
预防糖尿病应低脂低糖,不能暴饮暴食。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9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进餐顺序不同会对血糖水平造成不同的影响:进餐时先吃蛋白质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会更好地控制血糖。另一项来自亚洲的高含金量研究(RCT)也发现,中度碳水饮食(50%~60%)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方面更有效,而且效果可长期维持。
4、保持良好情绪
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情绪和糖尿病并没有密切的关系,却不知道情绪容易引发糖尿病,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就会导致内分泌已经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一旦这两方面受到影响,就会让身体的代谢也跟着出现问题,而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一旦身体代谢发生问题,糖尿病也就容易被诱发出来,所以在平时要释放自己的压力,缓解自己的情绪,避免让自己过分焦虑。
5、做好日常血糖监测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糖尿病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另外,如果通过家庭血糖检测仪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糖耐量测试等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腾讯网、澎湃新闻、家庭医生在线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