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认识上的5个误区
1、淋巴瘤无痛无痒不用管
淋巴瘤疾病早期只是有无痛性和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淋巴结没有疼痛也没有瘙痒,不需要理会,就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2、颈下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
当身体某部位出现炎症时如口腔炎或扁桃体发炎等会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只要使用消炎药物后就会慢慢变小,一直消退。但淋巴瘤不同,吃消炎药后暂时能让肿块缩小,但几天后肿瘤会快速生长且越来越大。
3、贴膏药能消肿
当确诊淋巴瘤时,很多人会选择小诊所用药膏消肿。确实一些偏方能让肿块变小,但这并不代表着药膏有效果。部分人会继续贴药膏,一直让皮肤溃烂流脓,才去医院做检查,已经耽误治疗。
4、做活检就会让肿瘤扩散
淋巴结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方式。部分人颈部有淋巴结时害怕穿刺,担心穿刺或切块的话会导致癌症扩散全身。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淋巴结,只能通过活检的方式来诊断。其实活检带来的创伤很小,只是有少量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并不会引起肿瘤扩散。另外活检明确诊断后,能快速得到正规治疗,防止肿瘤浸润。
5、手术切除就没事了
淋巴瘤是比较特殊的肿瘤,和其他实体瘤不一样。这属于全身性的疾病,通过手术方式只能切除局部肿瘤,根本不能达到真正治疗的效果。一般治疗淋巴瘤选用全身药物治疗方法。
提醒:高压人群易患淋巴瘤
说起罹患淋巴瘤的名人,大家可以想起谁?罗京、霍英东、李钰、阿桑、高仓健、李开复……相信大家对这些名人都不陌生,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但是最后都被淋巴癌盯上了。专家提醒,淋巴瘤是一种“压力病”,高压人群更加容易患上淋巴瘤。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肿瘤,它的发生和压力有密切关系。中青年人群面临的压力生活普遍较大,免疫功更容易受到影响,给淋巴瘤有了“可乘之机”。一些中学生甚至因为升学考试有巨大压力,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而退休的中老年人同样也是淋巴瘤高危群体,很多中老年人因为退休后生活节奏改变,有些人因为退休后无所事事,心态发生改变,导致压力增加,也很容易患上淋巴瘤。
此外,病毒感染和辐射也会增加淋巴瘤风险。病毒性感染是罹患淋巴瘤的重要诱因之一,很多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人体内出现EB病毒、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等,那么罹患淋巴瘤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辐射过多也会致淋巴癌风险加大,尤其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经常接触电子产品,他们的患病风险要比年长的人高很多。
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同样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人体免疫系统负责清除各种病毒、癌细胞,护卫身体健康。但是当免疫系统有了缺陷时,体内的癌细胞脱离控制越来越多,出现感染等,也会让淋巴瘤趁虚而入,引发癌症。
生活中如何预防淋巴瘤?
1、增强免疫力
严防病毒侵袭,可通过接种疫苗(如肝炎疫苗等)、促进睡眠、勤上运动场等举措,在体内建立起一道防线,不给病毒入侵以任何可乘之机。强化体内免疫系统,如吃好三餐,摄足与免疫力有关的养分,防止营养不良;合理用药,尽量避开抗生素、皮质激素等有损免疫系统的药物。
2、远离有害物质
重视食品卫生,不吃霉变食品,少吃腌制、煎炸以及高脂食物,戒烟(包括二手烟),可适当饮酒,但决不能过量。净化环境,居室装修力求环保,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将电离辐射控制在允许的范围。避开有害化学物质,如不用或少用染发剂,对果蔬等进行去除农药等抗污染处理。
3、坚持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日光浴对淋巴癌有着明显的预防作用,但不能过分暴晒,反之会引发皮肤癌的可能。同时要养成规律的生活,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增加淋巴癌风险。
4、劳逸结合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有害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5、高危人群补充抗癌营养
高危人群,如具备遗传因素或年老体弱者,应酌情补充一些防癌抗癌营养物质,例如白桦茸、桑黄等药用真菌。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国际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抗肿瘤物质,据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研究发现,从白桦茸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水溶性多糖,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脾细胞和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关系。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实验发现,白桦茸多糖在体外具有直接杀死人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家庭医生在线、39健康网、三九养生堂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