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症状、易与咽炎混淆
1、哽噎感
食道癌早期会在进食的时候咽喉部位有哽噎感,通常与情绪和进食的食物有关,症状为间歇性,时而消失时而又会出现。
2、食道异物感
吞咽动作时会感觉食道中有异物存在,像米粒等卡在食道处,但吞咽动作并不会改善这种不适,也不能吐出。
3、咽部干燥
食道癌早期患者会经常出现咽干的感觉,吞咽时会有不适,可能伴有轻微刺痛。
4、吞咽困难
进食吞咽的时候有难以下咽的感觉,患者咽下食物后会感觉食物停留在食道中,饮水也有同样的感觉。
5、吞咽食物时刺痛
在吞下食物时,食道会有刺痛或牵拉摩擦样疼痛,伴有灼烧感,常常出现在胸骨后的部位。
6、唾液增多
有一部分患者在早期也会出现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如果出现唾液增多和以上几种现象,就要注意是否有食道癌了。
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同国家差异很大。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平均每年死亡15万人。那么,导致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1、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当地食管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2、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3、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
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蛋白质缺乏会出现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恶变;脂肪缺乏时有碍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
4、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如何预防食管癌?
1、拒绝致癌食物
亚硝胺与食道癌的关系密切,霉菌能增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烂水果、发霉的粮食、市售的咸鱼咸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饮水要注意水源,自来水也要防被污染,否则也会致癌。
2、不吸烟,少饮酒
养成不吸烟,少饮酒的习惯很重要。因为酒精含量高或酒中含有的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吸烟引起的口腔、食管部位的癌细胞发病因素成加快增长,引发食管癌变。因此,提倡不吸烟,少饮酒。
3、积极治疗食管疾病
患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由于组织学改变、功能变异、局部受刺激,容易恶化形成癌症。一定要密切观察、积极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4、保护食管
食管是一切饮食经过的器官,食物在食管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要细嚼慢咽。唾液由三种腺体分泌,与食物充分混合后,能促进消化,水解淀粉或麦芽糖等;稀释、溶解食物,增强味觉;粘蛋白能润滑食物,便于吞咽;中和有毒物质和杀菌。狼吞虎咽会使食管受损。不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否则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都会被损害。
5、常喝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活体上的药用真菌。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据学者研究发现,在十六、十七世纪的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白桦茸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用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胃癌、食道癌、肠癌等消化器官癌病,都显示出极好的治疗效果。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39健康网、腾讯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