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西伯利亚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俄文CHAGA,一种主要寄生于寒带白桦树上的食用多孔真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北欧、日本北海道和中国黑龙江等地区。其子实体呈块状,外表黑褐色,内部棕褐色,是一种极其耐寒的大型药用真菌,国内也称之为桦树菇、桦树茸、西伯利亚灵芝。
顾名思义,西伯利亚白桦茸是指出产自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白桦茸。由于气候极寒,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区别于其他地区出产的白桦茸,西伯利亚白桦茸更加耐寒,生长期更长。平均2万棵西伯利亚白桦树5年左右才能长出一颗白桦茸菌株,子实生长10年以上才药效充分。尤其是出产自贝加尔湖畔的西伯利亚白桦茸,更得到纯净湖水滋养,品质上乘、天然无污染。
由于寄生关系,白桦茸会不断汲取“宿主”白桦树的养分,直至桦树枯竭而死。对于白桦树而言,白桦茸是非要远离不可的“癌细胞”,一旦被其寄生就无处可逃,故白桦茸也有“桦树之癌”的恶名。截止目前,白桦茸仍然无法人工规模化养殖,只能依靠野生资源。在俄罗斯,用生长年限达15年以上的优质白桦茸原料萃取得到的白桦茸提取物产品价格高昂。野生西伯利亚白桦茸极其罕见,亦无法规模采集。
白桦茸的神奇发现历程
据白桦茸科普专著《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据学者考证,在十六、十七世纪的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白桦茸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用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消化器官癌病、心脏病、糖尿病等,都显示出极好的治疗效果。而白桦茸被大众认知,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经历。
1968年前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发表了他的名著《癌病房》,并且凭借此书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癌病房》这本书也受到举世瞩目。在第十一章《桦树癌》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段详细的描述:“在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这同时也引起了医学和病理学家的关注,美国科学家开始了对白桦茸的研究工作。
因为当时美苏之间一直在开展竞争,为了防止美国科学家先于公布白桦茸对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研究结果,苏联被迫抢先公布了白桦茸的相关信息,这个被俄罗斯人保守了几百年的秘密才最终公之于众。上世纪70年代,掀起了第一轮白桦茸医学研究热潮。
白桦茸的药理研究进展
根据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植物学教程及生物教研室发布的《白桦茸的医疗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白桦茸作为古老的民间医用药剂,在很久以前,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居民和西伯利亚居民,就利用白桦茸治疗胃肠疾病和癌症疾病。俄罗斯草药学家编著的各种药书和民间手册,都记述了白桦茸这样或者那样的神奇疗效。
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教授伊诺杰姆采夫在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白桦茸的作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这个时期开始,白桦茸开始外用膏敷,以及内用内服。1862年,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医生协会的大会上,与会者讨论研究了来自大卢吉市医生弗赫特的论文“非手术手段治疗唇癌”,论文中记述了利用从白桦树上的节疤蘑状物提取的汁液治愈唇癌的事实。
鉴于白桦茸复杂的生化成分,科学家在动物体和临床人体进行了积极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致意见,即白桦茸的系列色素原,包括它的一些基本活性物质,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药剂。1955年,莫斯科医学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同年,苏联卫生部药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白桦茸用于医学科学。
目前在俄罗斯,已开发白桦茸相关产品十余款,被用于医治许多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病、胃病。在日韩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白桦茸还被用于制作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在俄罗斯,白桦茸酒非常畅销。
在我国,白桦茸的相关研究亦有突破。2016年3月,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发表了“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对人胃癌等细胞株的体外干预研究实验”的成果报告。以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引进的西伯利亚白桦茸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明显的得出了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和黑素瘤五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对这五种肿瘤细胞有非常显著的杀灭作用。尤其是对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的作用非常明显。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科普书籍《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及相关研究文献;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