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与老年斑咋区别?
临床上,皮肤癌老年患者居多,这可能与老人皮肤老化、日积月累的日晒、身体免疫力下降、细胞功能衰退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的疾病鉴别能力弱,皮肤癌又易与老年斑混淆,所以不少皮肤癌的老年患者要么没有就医,要么去美容机构祛斑治疗,因此耽误了治疗时机。
如果皮肤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一定要警惕皮肤癌,及时就医。
1、破溃不愈合
皮肤上的斑或痣挠抓之后或者自己破溃后一直不好,特别是用了很多药之后还不见好,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2、卫星现象
看似一颗普通的痣,如果突然变黑变大,周围又长出了好几颗痣形成卫星样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恶变的征兆。
3、形态变化
痣在恶变成黑色素瘤前会发出以下讯号: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不是常见的圆润型;色泽改变,颜色变深或者变色(从黑色变成黑色肤色相间);直径大于6毫米。
皮肤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部位、大小、深度、有无转移等有关,但总体而言,如果能早期发现并且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较好,治愈率可达95%左右。当然,皮肤癌和其他癌的特征是一样的,会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所以,皮肤癌若能早期明确诊断,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
皮肤癌常见的六种类型
1、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因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发生恶变而得名,是常见的典型皮肤癌之一。鳞癌多数发生于原来有慢性炎症的部位,如烧伤疤痕、慢性溃疡、红斑狼疮、银屑病等患处,而很少发生于正常的皮肤和黏膜。鳞癌的早期表现是红色的小硬结,表面可以呈疣状或乳头瘤状;也可表现为边缘清楚的溃疡,底部高低不平,有小的肉芽突起,容易出血。开始时鳞癌不引起疼痛,易被忽视。
2、基底细胞癌
因癌细胞的形态像皮肤的基底细胞而得名。与鳞癌相反,基底细胞癌往往发生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形态亦多种多样,但仍有以下特点:好发于有毛发的部位,特别是头皮、眼周、鼻翼、鼻唇沟等暴露部位。起初为细小、圆形、珍珠样高出皮面的小隆起,以后形成硬结或小溃疡,在眼周和鼻部的溃疡可以很快向深部发展,但淋巴结转移要比鳞癌少得多。另外,有一种称为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在硬结或溃疡处出现黑色素沉着,易被误为黑痣而放松了警惕。
3、原位癌
又名鲍温病,因为癌变的细胞长期在表皮内局限性地发展而得名。患者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躯干及四肢,多为单发。早期为不引人注意的暗红色丘疹,上面有鳞屑或结痂,以后渐渐扩大呈片状或环状,上覆厚痂,易被误认为是银屑病或湿疹。如不治疗,日久会演变为鳞癌。
4、湿疹样瘤
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为乳房湿疹样癌,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的妇女。起病时为单侧乳头和乳头晕部红斑,边界清楚,有少量渗液和结痂,状似湿疹,有瘙痒和灼痛,但按湿疹治疗无效。日久范围会逐渐扩大到乳晕以外的皮肤,同时可以发现乳房内肿块。单侧发病和湿疹样表现是本病的特点。现已知本病常伴发乳腺导管癌肿,故诊断愈早愈好。另一种称为乳房外湿疹样癌,50岁以上的男女均可发生。
5、恶性黑瘤
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癌肿,很容易发生转移。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外伤和日晒是可能的诱因,既可发生于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上,也可发生于交界痣上。最常见的有表浅型和结节型两种。表浅型好发于男性背部和女性的小腿部,呈弧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或灰色斑片,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不断向周围扩展直径可达2.5cm。结节型好发于头面部、掌跖、肢端、指甲下等处,也可发生于黏膜。起初为黑色隆起如“白疱”状,以后迅速增大、破溃,很早出现转移。
6、黑痣
即色素痣,这里指的是出生时看不到而在儿童期和青春期表现出来的深色新生物。医学上分为两种,一种叫做交界痣,指痣细胞位于表皮底层和真皮上层。这种痣多发生于掌、跖、生殖器或躯干部,通常直径只有几毫米,表面光滑,无毛发,略隆起皮面,呈棕色或深棕色。青春期以后可以自行消退,也可以向深部发展形成皮内痣。另一种叫皮内痣,多见于成人的面颈部,呈圆顶乳头状隆起,颜色可从正常肤色到深棕色,可含有毛发,一般为豌豆至樱桃大小。
共生乳头瘤病毒或可预防皮肤癌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吃胡萝卜、西兰花、红薯之类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降低患皮肤癌几率17%,但口服维A补剂没有相同功效。预防皮肤癌还要注意防晒。另外,美国哈佛医学院Shadmehr Demehri团队研究发现,共生乳头瘤病毒引发的免疫可以预防皮肤癌。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共生乳头瘤病毒的T细胞免疫抑制了免疫力完整宿主中的皮肤癌,这种免疫力的丧失(而不是HPV的致癌作用)导致免疫抑制患者患皮肤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为了研究乳头状瘤病毒对致癌物驱动皮肤癌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免疫力完整的小鼠中感染了几株鼠标乳头瘤病毒1型(MmuPV1)。这些具有对MmuPV1具有天然免疫力的小鼠可以防止化学物质或紫外线辐射以依赖CD8+T细胞的方式诱导皮肤致癌。
针对25种共生β-HPV的RNA和DNA原位杂交探针显示,与邻近的健康皮肤相比,人皮肤癌的病毒活性和载量显著降低,这表明针对病毒阳性肿瘤细胞的强力免疫选择性。与之一致地,来自β-HPV的E7肽激活了未受影响的人类皮肤的CD8+T细胞。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共生病毒有益的作用,并为阻止皮肤癌发展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免疫抑制会增加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癌症的风险。尤其是,与免疫球蛋白β-乳头瘤病毒(β-HPV)感染有关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增加了100倍以上。以前的研究还没有建立HPV在驱动皮肤癌发生的因果角色。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科学网、腾讯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