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国际标准、注重系统治疗
据悉,新《规范》全面参照2019版肝细胞癌WHO分级系统,在肝癌诊断方面,全面接轨国际标准,通过制度革新进一步加速中国肝癌早诊率,全面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指出:“肝癌恶性程度较高,很多肝癌患者一被发现即为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早诊早治,尤其重要。”据介绍,近两年,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新《规范》加快了早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新《规范》升级外科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指出,新《规范》把门脉高压精准评价作为筛选手术患者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临床上十分合理且广泛助益于患者群体。
新《规范》强调系统治疗。据悉,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纳入新进展的系统治疗将为中国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指出:“肝癌的系统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的延长十分重要,不仅要重视抗肿瘤治疗,同时也要重视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此外,新《规范》还致力挖掘中国传统医学潜力。据了解,在2019版《规范》中,有1级证据显示肝切除术后接受槐耳颗粒治疗,可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这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哪些人群是肝癌高危人群?
如何发现早期肝癌,这就需要大家了解肝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一提到肝癌的高危因素,就不得不提肝癌的高危人群,这也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那么哪些人群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三类:
1、慢性肝病患者
众所周知,肝病与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有数据表明,50%—90%的肝癌患者同时患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由此可见,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且患有肝炎5年以上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阳性,以及肝硬化者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
2、不良饮食习惯者
不良饮食习惯者也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长期高糖和高脂肪饮食,或者长期食用腌制、烧烤等食物,这些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肝癌。此外,常食用隔夜蔬菜或存放很久的动、植物食用油也可能会诱发肝癌。因此,具有以上不良饮食习惯者也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
3、长期大量饮酒者
大家都知道,肝脏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排毒器官。而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当大家大量饮酒或酗酒时,酒精就会直接损害肝细胞,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因此,长期大量饮酒者,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5年以上酗酒史,以及患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者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肝癌注意五点
1、注射乙肝疫苗
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13%以上。而一旦感染乙肝,目前还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所以,预防肝炎是预防肝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乙肝病毒是经体液(如血液、分泌物等)传播的。除了注意使用血制品卫生、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以外,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为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2、不吃发霉的食物
发霉的食物多含有黄曲霉素,这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瓜子等含有较多黄曲霉毒素,不可食用。
3、良好的生活方式
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过量饮酒易导致酒精性肝炎,降低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
4、定期检查
假如家族中有人患肝癌或其他类型的肿瘤,那么家族其他成员应该格外注意。除了做到前面所说的防癌对策(预防肝炎、不吃霉变食物等)以外,还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每隔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长期喝酒的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每年到医院参加体检。
5、补充抗癌营养
癌症高危人群适当补充抗癌营养,也是预防癌症的策略之一,例如使用药用真菌白桦茸。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极低,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活性尤其是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实现的,研究发现,白桦茸可显著抑制肝癌 HepG2 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给药时间和给药浓度呈正相关。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