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糖”不只是甜食
专家指出,糖尿病的“糖”是指能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涉及到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淀粉、多糖、单糖等,例如米饭、面食、地瓜等淀粉类食物是最常见的“糖”类食物。而平时生活中,甜食里的“糖”更多是指蔗糖、蜂蜜或者甜味剂。
即使平时少吃甜食或者不吃甜食,但长期进食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淀粉类食物,甚至吃多了含糖分高的水果,都有可能发生血糖异常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
可见,并不是只有吃糖、吃甜点才会导致糖尿病,即使少吃或不吃甜食,也未必能完全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而且,糖尿病病因众多且复杂,血糖不仅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平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情绪波动及其他疾病干扰。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最新修订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第一条就提到了糖尿病高危人群,而且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如果一个人的血糖值:6.1 mmol/L≤空腹血糖(FBG),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那么,表明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此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过度摄入,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发生糖尿病的概率。
糖尿病与高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还有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
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终被累垮,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发糖尿病。因此,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到内分泌病科就诊。
现在很多人睡眠质量不佳,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研究证实,睡眠时间过短或昼夜节奏紊乱的人,易出现血糖控制障碍的情况。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打败糖尿病
1、适当运动
运动是生命之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运动让血液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消耗,不至于长期刺激细胞,降低了细胞对葡糖糖的耐受性。每个人每天至少都要进行半小时的运动最好。
2、控制饮食
饮食宜清淡的为好,不要暴饮暴食,三餐应该按照既定的饮食指南来进行搭配,禁烟酒,不要让身体的血糖代谢受到影响,定期检测腰围以及血糖,超过既定标准就要采取措施进行掌控,避免情况失去控制,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少熬夜
研究指出,总是熬夜或上夜班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甚至还有可能患上心脏病、肾病等。因此,上班族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尽量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内容早点完成,按时下班,按时作息。
4、不要过度劳累
人如果一直处于疲劳的状态下,身体的抵抗力自然就会降低,容易生病。而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本来就比一般人差,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平时工作太劳累,会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所以,要避免过度劳累,最好能在工作间隙学会放松自己,保证充足的休息。
5、经常使用药用真菌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活体上的药用真菌,属于野生资源,非常珍稀,对Ⅱ型糖尿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白桦茸提取可缓解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一般症状,包括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FBG);还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改善糖尿病伴随的“三多一少”症状;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修复胰岛损伤;调节糖尿病伴随的血脂紊乱;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脂质过氧化等。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腾讯网、家庭医生在线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