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族史者应多检查
预防食管癌,首先要了解食管癌的发病趋势和高危人群,做到提早防范。临床数据显示,食管癌发病率从40岁后开始升高,到55—75岁进入高峰期。
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的遗传易感人群,患有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的人群,指食管上皮增生,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胼胝症和食管化学烧伤等,都是高危人群。
此外,长期反复出现上消化系统症状,如泛酸、烧心等;原因不明的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常吃腌制食品的人群;长期抽烟、酗酒、抽烟加饮酒,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的人群;以及有其他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高温食物、进食过快、进食粗硬食物等的人群,其食管癌风险都有所增加。
专家表示,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多数情况下,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且常为间断发生,容易被忽视。因此,进入40岁以后、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胃镜筛查,早诊早治。
食管癌有三个早期症状
1、吞咽困难
吃东西吞咽时会有疼痛、哽噎等不适感,还会感觉食管中有异物存在,这是可能患上食道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并且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刚发生时不需要治疗就会消失,但是这种症状可能会反复出现,发生的次数和程度也会慢慢增加,所以要多加注意。
2、食管或胸骨处疼痛
吞咽食物时感到食管处疼痛或者胸骨后有疼痛感。具体表现会有下咽时胸骨后或者食管处有针刺、牵拉或者灼烧等不适感,小口下咽柔软温凉的食物时这种疼痛感会轻些,但当大口下咽热烫粗糙类的食物时这种疼痛程度会大大增加。
3、吞咽食物不流畅
感觉食管内有异物的人群会在某次吞咽食物时感觉食物划伤食管,食物黏在食管壁无法下去。吞咽食物时没有以往通畅,会感觉食物下咽缓慢,甚至有时会感觉食物停留在食管中。此外,咽喉部会感到干燥,有紧缩的感觉,同时还会有些微疼痛的感觉。
生活中如何预防食管癌?
1、少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物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组合,可能生成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中日韩都有腌制食物的习惯,这些地区食管癌胃癌比别的地方更高。
2、少喝酒
很多人以为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然而这只是一个错误观念。酒精不仅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还会增加鼻咽癌、喉癌、肝癌、结肠癌等。更糟糕的是,酒精对东亚人更加有害,东亚人中有36%的人喝酒会脸红,而这正是缺乏某种代谢酒精的酶,使得乙醇变成乙醛,从而使皮肤泛红。
3、不喝太热的水
食管癌能成为中国的第四大癌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爱喝热水。“多喝热水”不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相反它会引发食管癌。据研究,长期饮用65摄氏度以上热水的人,得食管癌的几率要增加8倍。不暴饮暴食,吃饭时应细嚼慢咽。
4、少抽烟
香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重金属,点燃后产生的化学物质达7000种,其中有69种致癌物质。它会导致肺癌、口腔癌、咽喉癌,以及食管癌。
5、少熬夜
良好的作息习惯可降低食管癌等癌症发生的机会。如果长期熬夜的话,身体生物钟就会被扰乱,正常细胞分裂容易出错,增加细胞突变的概率。
6、经常使用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活体上的药用真菌。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介绍,据学者研究发现,在十六、十七世纪的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白桦茸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用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胃癌、食道癌、肠癌等消化器官癌病,都显示出极好的治疗效果。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白桦茸为天然药用真菌,无毒副作用,可经常冲泡饮用。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中国网、家庭医生在线、39健康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