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会伪装成神经细胞
这个惊人的发现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最初,科学家们只是想对大脑肿瘤进行研究——这些肿瘤轻则引起头疼,重则影响认知功能,而且极大威胁到了患者们的生命。然而,我们对大脑肿瘤的生长过程所了解得还不多,更别提如何有效让脑肿瘤停止生长了。
在过去,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大脑肿瘤的生长,看起来和周围的神经元活性有关。这种神秘的现象也促进他们做更多的探索。在其中的一项研究里,科学家们将人类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注射到了小鼠的脑子里。电子显微镜下,这些胶质瘤细胞形成了明显的突触结构,周边还能观察到不少装有神经递质的小囊泡。另一项研究,也同样观察到了胶质瘤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
这两支团队也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机制:原来在一些胶质瘤细胞中,和突触形成有关的基因得到了激活,这和正常的神经细胞非常类似。
(癌细胞会和神经细胞形成突触结构,促进自己生长)
更可怕的是,在这些由癌细胞混搭组成的突触里,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会被癌细胞所吸收,让它们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出现瞬间的升高,并引起一系列反应,最终促进癌细胞的转移。这个现象也通过其他实验得到了重复验证。换句话说,通过伪装成神经细胞,并形成突触,一些癌细胞可以得到“生长”的指令,变得更具侵袭性。
科学家们也观察到了一个细思恐极的现象,与神经细胞形成突触,并不是神经胶质瘤所特有的邪恶能力。第三支团队发现,转移到脑子里的乳腺癌细胞,竟然也会形成类似的突触结构!同样,这种结构最终会升高乳腺癌细胞里的钙离子浓度,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不过,发现了脑肿瘤的伪装与生长的策略,也就找到了消灭它们的潜在办法。在前两项研究里,科学家们发现神经胶质瘤细胞需要通过AMPA受体来接受神经递质。而且,癌细胞的AMPA受体,与神经细胞的正常AMPA受体,在结构上有着明显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药物针对前者,来起到治疗的作用。
(乳腺癌细胞(蓝色)会与分泌神经递质的神经元(红色)形成突触结构)
碘染色异常特征可查食管癌
日前,美国胃肠病学会官方学术期刊《临床胃肠及肝病学》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团队的研究论文,题为“一项中国的前瞻性内镜监测研究证实碘染色异常与食管病变进展相关”。该研究首次构建了食管病变进展的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率先证明了内镜下“碘染色异常特征”对早期低级别病变进展为高级别恶性病变的重要预警价值。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且食管癌在我国的分布存在明确的地域聚集特性。在各类食管癌筛查项目中,对筛查后具有一定进展风险个体的内镜复查和监测仍主要依据相关“专家共识”,采用“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每年一次内镜复查,轻度不典型增生者三年复查一次”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以筛查病理诊断为唯一标准,复查策略制定“一刀切”,无法应对“即使同一病理级别,进展风险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这一现实情况。在实际的人群筛查项目中,复查过度及复查不足同时出现,前者导致资源浪费和受检者的内镜检查附带风险增加,而后者则大大降低了筛查对部分高进展风险人群的保护能力。
大量研究证实,碘染内镜灵敏度高、成本与技术门槛低,因此成为目前食管癌筛查项目广泛采用的关键技术。由于单纯的病理诊断依赖于镜下病变区域识别、代表性活检、制片染色与病理判读等多个环节,理论上存在低估甚至漏报的可能,而内镜下碘染色的异常特征则有可能成为病变进展另一维度的良好预测指标。
多年来,这一假设在专业领域一直存在,但受限于前瞻性人群研究设计与实施难度大,一直未能获得可靠的科学证据。针对上述情况,柯杨团队基于正在进行的ESECC大型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利用基线筛查、阶段内镜复查以及长期纵向随访数据,创新性地联合基线“内镜下碘染色异常特征”与“病理诊断”两大因素以及丰富的流调数据,前瞻性地建立了“食管病变进展风险预测模型”,定量评价了碘染色特征在食管病变进展风险早期预警中重要的独立作用,实现了进展风险评估的精准化与个体化,使得有针对性地制定筛检后复查策略成为可能。
该项研究首次证实,联合碘染色异常特征的指示变量,可使食管病变进展风险预测准确率由现有“单纯基于病理模式”的70%大幅提升至86.8%。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策略,可多保护40-50%的进展病例,避免对低风险人群过度复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食管癌筛查工作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价值。且在外部独立验证队列中,上述提升依然明确存在且幅度不减。
食用鸡肉或增加患癌风险
提及饮食防癌,英国的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引发多方关注。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吃鸡肉或增加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一种血癌)的风险,还会提高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报道称,这是鸡肉首次被认为与患癌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在2006至2014年间,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分析了饮食习惯和患病情况后,发现当中约有2.3万人患上癌症。
报告指出,家禽的食用量与患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风险成正比。但这项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食用鸡肉与患癌之间的具体联系。有假设提出,这意味着鸡肉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或与烹饪方法相关。
不过,2019年早些时候,美国科研团队的一份报告曾显示,食用鸡肉等家禽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食用牛肉、羊肉或猪肉等红肉的女性低28%。据报道,红肉常与患癌风险挂钩,英国保健局曾表示,食用大量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致患大肠癌风险增加。而家禽被被普遍认为是替代红肉的健康产品。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新浪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