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总体发病率还在增加。第二,发病人口相对趋于年轻化。在过去,40岁以前的心梗患者相对少一些,现在30岁,甚至20岁的急性心梗患者也是可以见到的。从发病趋势上来说,以前在城市生活的急性心梗患者相对比较多,现在农村的患者发病数量多于城市。急性心梗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致死率比较高,是威胁着社会,特别是广大中老年人的重大健康问题。
对于急性心梗疾病易发人群,傅向华介绍,第一,从年龄分布来说,40岁以后及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第二,从区域分布来说,我国寒冷地带相对发病率更高一些,因此北方发病趋势高于南方;第三,急性心梗与遗传因素有关,假如直系血亲当中在50岁或者更早年龄出现过心肌梗死,有这样的家族史的人群就要高度重视,及早进行预防;第四,一些容易发生冠心病的基础疾病也需要注意,例如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等。
此外,一些容易高度紧张、长期负荷的工作,以及熬夜、重度吸烟、长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饮食不健康、心理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发生冠心病,甚至发生急性心梗以及猝死的情况。总体而言,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越处于不良状态的人群,易患病因素越高。
如何科学识别心梗疼痛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傅向华表示,急性心梗以胸痛作为主要症状表现,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于胸痛要高度重视。心肌梗死是急性的缺血性心肌坏死过程,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心痛,也就是常说的心绞痛,这种疼痛超过20分钟,可能就要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了。因此,大家要提高对心绞痛的认识。
一般来说,这种疼痛会由一个中心放射到三个部位,即胸骨中上段疼痛,放射到左手和前臂尺侧。有的人胸前区也不舒服,有的人放射到后背,也有表现为下颌区域。下颌到剑突区域有一种特别难受的压迫感、紧缩感、窒息感,有的人感觉像被堵住脖子一样。此外,心梗早期还有以下征兆:
1、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也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类似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
6、焦虑失眠。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可能是心梗信号。这种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7、心跳加剧。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要提高警惕。
日常预防心梗做好这七点
急性心梗虽然很急很重,但是救得早就救得好。在急性心梗早期呼叫120救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有这种互动的急救意识。对于救治而言,如果在120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救治,救治效果和死亡率会相对较低,救治成功以后,对病人的个人恢复能力和个人自理能力是很好的。
专家表示,远离心梗威胁,关键在于日常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重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喝水
喝水可以使血液的粘稠下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水分流失严重,应该及时补充水分,但是也不可过量饮水,每天控制饮水量在1500ml左右就比较适合。
2、戒烟
烟是人体十大健康杀手之一,据统计,因为吸烟而患肺癌的人群是60%,吸烟也会导致血液有害物质增加,从而导致心梗的发生。所以戒烟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
3、少吃油腻食物
多余的脂肪排放在血管里面,时间久了,这些物质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血管的管腔变得越来越狭窄,由此导致心梗的发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饮食上不要过分的追求油腻,而应该以清淡为主。
4、作息规律
虽然这一项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有些困难,因为老年人大多有失眠的困扰。但是也应尽量做到作息规律,这样,各个器官工作效率才会最高。特别是肝脏的排毒功能对于血液的健康程度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作息规律才能有一个好的心血管系统。
5、多运动
多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有很大作用,特别是长期检查有氧运动,更是健康的好“助手”。切忌久坐不动,一直坐着不动,下肢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身体的血液流速就会变慢,慢慢地就会容易出现堵塞情况。
6、少生气
关于生气吵架导致心梗的案例媒体时有报道。情绪如果持续激动,就会影响神经,也会显得很兴奋,血压也会受到波动。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时候,心脏的供氧就会出现问题,此时的心脏负担也会变重,也就会容易引发心梗。
7、常喝白桦茸清脂降压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据广东教育学院学报发表的《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文献介绍,桦褐孔菌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类固醇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临床观察到桦褐孔菌对预防与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减轻症状,与常规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 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且平稳。
在一项针对5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应用桦褐孔菌水煎剂的患者4周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专家推荐,中老年人可早晚冲饮一杯白桦茸。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新华网、央广网、寻医问药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