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慢病医保报销新政
在今年“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的消息甫一推出,就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今尘埃落定,与以前的设想相比,此项政策主要针对保障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医保,“扶弱”的针对性更强。
媒体分析指出,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除了能实打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杜绝“倒药套现”等违法现象,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医疗资源、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的保障水平,主要针对的是治疗环节,目的在于“病有所医”,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举也具有很强的预防作用。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糖尿病的预防通常可分为三级。除了民众所熟知的饮食调整、加强锻炼这种病前病因预防,二级和三级预防的作用,即病后通过早期规范治疗预防并发症、疾病后期的康复治疗预防功能丧失,也不可忽视。尤其是病后预防并发症,同样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比如,一名高血压患者若能长期坚持规范用药,完全可以做到与这个疾病友好相伴一生,然而,长期不规范用药或突然停药,就容易导致心梗、脑卒中、高血压肾病等严重并发症。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少患者因难以承受药费负担,不规范用药甚至突然停药,最终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有统计显示,预防投入1元钱,可节省医疗费用8元。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用药,就是对严重并发症的最好预防,减少一例并发症所节省的医疗费用,或许可以保障数十名患者规范用药。由此看来,这项政策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也称得上是一步防病好棋,百姓得到了巨大实惠,而医保基金却有望获得支付压力减轻的回报。
老龄化带来慢病防控挑战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去年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但其知晓率不及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5亿高血压患者。
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国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第一大威胁生命的因素,第二为癌症,第三则是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更是不容忽视,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为心血管病。
我国同时也是糖尿病大国,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糖尿病地图:中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居世界首位。与庞大的糖尿病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糖尿病治疗现状堪忧。糖尿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却高。不仅血糖达标率低,体重、血压等达标率也不尽如人意,52.3%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58.3%患者超重,71.6%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
与此同时,我国已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上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0%;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
人口老龄化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风险也将增加、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调整生活方式降低慢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和40%的肿瘤。其中,高盐摄入是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用盐10.5克,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中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
在饮食调节上,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家庭烹饪少放盐和酱油,学会使用定量盐勺;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可以用辣椒、大蒜、胡椒为食物提味,逐步改变口味;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品;购买包装食品时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减少使用调味品;少吃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盐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咸的食品中,要警惕“藏起来”的盐;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此外,远离高脂、高糖、高热量等食物。
还需控制体重,每天坚持适度运动。腹型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四高”关系暧昧,容易引发一系列血管类疾病,治疗起来非常复杂。其中,肥胖与糖尿病的联系最为紧密,超重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2~4倍。中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64%的男性及77%的女性体重超标。熬夜、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大也是现代人容易肥胖的重要因素。
中老年人还需重视日常养生,经常冲泡饮用药用真菌白桦茸,控制血压,改善血脂、血糖等指标。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记载,早在十六、七世纪,白桦茸就是前苏联各共和国、俄罗斯、波兰、日本等国的民间草药,当地居民广泛利用其子实体泡水当茶饮用来防治多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
针对慢病的日常体检也非常重要,以糖尿病为例,个人应当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定期检测血糖,政府和社会要促进基层糖尿病筛查标准化。在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倡导性指标中,对血压、血脂、血糖检测、肺功能检查、防癌体检的重点人群和检查频率都进行了具体的明确。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央广网、北京晚报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