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食品降低乳腺癌风险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对11028名女性进行为期12年的抗氧化剂摄入量跟踪调查,研究期间有101人患上乳腺癌。研究发现,经常摄入羟基肉桂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其他人低62%。而经常摄入绿原酸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其他人低65%。咖啡、水果和蔬菜中就富含绿原酸。
研究人员们还表示,饮食对于预防癌症有很好的帮助,特别是蓝莓、柑橘、咖啡、茶、巧克力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够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由于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种抗氧化三萜类化合物,药用真菌白桦茸也受到医学专家推崇。
据《探秘白桦茸--来自西伯利亚的药用真菌》一书披露,白桦茸的多酚、多糖、三萜类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等均具有强抗氧化性。白桦茸的水提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胞中核酸的氧化过程,同时保护细胞内源DNA不受H2O2的破坏。此外,水溶性/碱溶性白桦茸多糖、白桦茸液体发酵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及子实体多糖对多种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
作为新型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其强抗氧化活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事实上,早在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便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政府批准其可用于医药品开发。
“基因剪刀”凝胶可抑制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症,一直受到国际医学界关注。据外媒报道,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将“基因剪刀”包裹在纳米凝胶内的技术,利用这种“基因剪刀”疗法有望安全、有效地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三阴性乳腺癌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占12%到17%,其特点是预后差、耐药性强、复发率高且治疗手段少。
据介绍,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定位并切断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基因位点,可以关闭某个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从而达到治病目的。但这种技术存在难以有效运送至靶标的难题:采用病毒为载体存在载荷较低且容易“感染”非靶向细胞的问题;采用普通的阳离子聚合物或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存有细胞毒性。
研究人员尝试用无毒脂肪分子和水凝胶组成的软性纳米脂质凝胶将CRISPR载荷包裹起来,并在凝胶表面粘上可将载荷引导至肿瘤部位的抗体,这种抗体可识别并靶向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的特定靶点。
这项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在这种纳米凝胶的帮助下,“基因剪刀”可“瞄准”乳腺肿瘤并敲除促进肿瘤发展和转移的基因“脂质运载蛋白2”,编辑有效率达81%,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因此降低77%,且该纳米凝胶对正常组织没有毒副作用。
女性25岁以后每年做次筛查
近日,“第十二届天津国际乳腺癌会议暨2019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海外会场”在天津举行。会上,专家介绍,我国乳腺癌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岁~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岁~20岁。发病率在20岁后随年龄增长上升,并在5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50岁以下约占到40%。
中国女性多为脂肪少、腺体多的致密性乳腺,如出现肿块比较容易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可以25岁后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筛查,每两年做1次乳腺X线筛查;对于45岁以上、具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或停经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必要时可以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
此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国家癌症研究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癌症杂志》在线发表的文章表明,女性在日常饮食中如果多吃禽肉即白肉,少吃兽肉也就是红肉,能有效保护机体,抵御乳腺癌并降低患癌的风险。
白肉红肉是人们日常的说法,主要依据肉类食物在做熟前的颜色来分。红肉包括猪、牛、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白肉则包括鸡、鸭、鹅、鱼、虾、蟹、牡蛎、蛤蜊等非哺乳动物的肉。以颜色来区分食用肉类有不严谨的地方,例如,三文鱼的肉做熟前就是红色的,但它却属于白肉。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