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首个肺癌早转生物标志物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杨巍维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博士研究组合作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糖醛酸代谢通路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c)抑制肺癌转移的新功能及作用机制,为肺癌转移的监测和阻断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发现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的条件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UGDH)第473位酪氨酸(Y473)发生了磷酸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糖醛酸途径的限速酶,可以催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反应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lcUA);后者可以作为细胞合成糖胺聚糖的原料。磷酸化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可与一种名为HuR的蛋白结合,并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从而削弱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对HuR蛋白与SNAI1 mRNA结合的抑制,增强了SNAI1 mRNA稳定性及蛋白表达。
SNAI1表达的升高则增强了肿瘤细胞迁移能力,进而促进了肺癌转移。
此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水平与肺癌患者的转移复发也密切相关。研究者发现,相比原发灶,转移灶中肺癌组织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水平急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发生远端转移的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含有更低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水平。此外,他们还发现肺癌组织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第473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越高,发生肺癌转移的几率越大,且患者的预后越差。
该项研究揭示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抑制肿瘤的新功能,为肺癌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首个生化标志物及干预新策略。
AI能比放射科专家更好发现肺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近期报道,谷歌公司和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在研究中,分别给放射科医生和机器系统一些胸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扫描)图像,让他们挑选出哪些图像显示有恶性结节。结果是,如果没有之前的扫描图像给医生做诊断参考,那人工智能系统的表现胜过了6位放射科医生。如果有之前的医学影像,那他们表现得一样好。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莫齐亚尔·埃特马迪博士说:“放射科医生通常在一次CT扫描中查看几百个二维图像或‘切片’,但这种新型机器学习系统是在一个巨大的三维图像中查看肺部。”埃特马迪是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麻醉学研究副教授兼麦考密克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的工程研究副教授。
三维人工智能系统在发现早期肺癌的能力方面比医生研究分析二维图像更灵敏。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四维”的,因为人工智能系统不查看一幅CT图像,而是查看两个图像(现在扫描的和之前扫描的)。这种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是利用第一手的CT图像和患者之前的CT图像(如果有做过的话)作为输入信息来诊断的。
这一新系统不仅可以识别出重点区域,还能判断出该区域是否会出现大几率的肺癌可能性。埃特马迪说:“该系统可以更具体地将病变归类。我们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出癌症患者,我们还可以断定某人没有患癌。这就使病人免于做昂贵且危险的肺部穿刺活检。”
避免转移,四个方面着手
除了早期诊断,以及更早发现肺癌转移,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要成功抗癌,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坚持科学治疗
要相信医生,接受科学的治疗,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要有效治疗癌症,还得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然后治疗过程中,再根据治疗的效果果再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个才可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2、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吃饭不及时,抽烟喝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是癌症的“帮凶”。对于肺癌患者来说,首先要戒烟,在饮食上要均衡膳食,少食多餐,即便生病了,也要坚持努力出去散散步。
3、保持乐观心态
心态很重要,很多人在被诊断为癌症以后,精神和意志立即垮了,也不配合治疗,如果自己都已经意志消沉了,谁还能帮助到你呢?所以对于癌症,虽然说它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是很大的,但是还是希望可以尽量的调整一下心态,然后积极的去应对。
4、定期复查
很多癌症患者,都会有一个错觉,就是觉得自己已经出院了,那就是没事了,所以在到时间复查的时候就偷懒不去,导致癌症复发了也不知道,最后危及到了生命。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为澎湃新闻、参考消息、39健康网等媒体;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