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分离萃取白桦茸多糖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0°~50°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高寒地带。据学者考证,早在十六、十七世纪,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白桦茸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及肿瘤疾病,1955年莫斯科医学科学院宣布白桦茸为抗肿瘤物质,政府批准其可用于医用品的研究与开发。
与灵芝、茯苓、香菇等众多药食用真菌类似,多糖也是白桦茸主要有用成分之一。上世纪九十年,日本学者以产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野生白桦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白桦茸的最有效成分在多糖,不论是水溶性多糖或非水溶性多糖,均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β-D-葡聚醣。相关检测表明,生长年限在10年以上的西伯利亚白桦茸其多糖含量可达14%以上。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经济、高效的萃取技术,加之白桦茸野生资源稀缺、产业化基础薄弱,导致白桦茸蕴含的一系列健康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能在一些专业医学研究机构小范围推广应用,只能在民间作为一种健康茶饮低效使用。而这一影响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僵局,随着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的战略性合作而被打破。
2015年,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伊尔库茨克建设白桦茸技术研究中心和现代化生产基地,率先将超微破壁粉碎、超临界低温萃取、低温真空干燥等现代化工艺用于白桦茸的精制。低温提取技术解决了传统提取工艺温度高、提取液腐化、杂质多、大量有效成分流失、溶媒量大、浓缩费用高等难题,充分去除粗纤维、灰分等杂质,最大化保留白桦茸多糖、桦褐孔菌醇、三萜类等有用物质,得到100%水溶性白桦茸提取物。
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表示,“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这一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区别于其他传统白桦茸产品,中俄白桦茸企业联合开发的西伯利亚白桦茸可以完全溶解于温开水,无任何沉淀与杂质,投料成品比高达200:1,即200公斤优质西伯利亚白桦茸原料,只能提取到1公斤西伯利亚白桦茸成品,极为珍稀。
中俄合作 健康应用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真菌多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例如成功分离出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猴头菇多糖等,并在复方多糖研究领域亦有所突破。而随着全球白桦茸消费的兴起,中国科研人员对白桦茸多糖及其有用物质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对灵芝研究多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艾莲研究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我们的检测,白桦茸中的多糖含量很高,而超氧化岐化酶含量则是灵芝的55倍。我认为这很好的解释了白桦茸具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理模型。目前,多糖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已被全球医学研究所证明。”
以“一带一路”中俄白桦茸产业跨境合作为契机,近年来,中俄白桦茸在科研上的合作日益紧密。在“2016中国-俄罗斯健康医学与慢病防控高峰论坛”上,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发布了《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对人胃癌等细胞株的体外干预研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以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为对象。研究表明,西伯利亚白桦茸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胃癌等五种肿瘤细胞增殖,引起我国医学界、健康产业界极大关注。
白桦茸目前无法人工培育,属野生资源。就全球白桦茸野生资源分布而言,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我国东北林区也有少量分布,但难以支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行业专家表示,中俄白桦茸企业的战略合作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合作,有助提高国内白桦茸成品市场的供给水平,提升国内白桦茸技术开发和健康应用水平。